搜 信 网

首页 >> 环境法治 >>绿色矿山 >> 梦里家乡之板浦夜话
详细内容

梦里家乡之板浦夜话

梦里家乡之板浦夜话

上初中时,我和同学易晓君相约,由他骑自行车带我去海州,赶四月初八的白虎山庙会。那时,我还不会骑车,来回都是易晓君骑车我坐车。

当天下午,我俩在返回途中发现车胎瘪了,先后在南城、新河(宁海)、西山路边修车摊上借气筒打气,但走不了多远,气又没了。天快黑时,我们俩人才跌跌撞撞到了板浦街头,但修车摊已经收了,我俩面面相觑,这可如何是好。后来,我提议到路旁的空屋里坐一夜,天亮再说。


天全黑了,四周寂静无声,偶尔有一阵晚风吹进无门的破屋内,更是增添几分凄凉。我俩又冷又饿,也无聊天的兴致。忽然,听到外面有自行车的铃声,随即感觉到有两个骑车人门前停车,然后坐在门口石凳上聊天。我和易晓君侧耳一听,听出他们刚在板浦街上吃了晚饭,可能是离家不远,在此处抽烟闲聊。他俩还吹“穿海州,吃板浦,南城古财主”。他俩一问一答,说起板浦周围是盐场,盐业发达了用木板铺道做生意,逐渐形成集镇,所以叫“板浦”。又说到板浦镇形成后,过来不少扬州、淮南的垣商,这些人精于美食,厨师投其所好,能在绿豆芽中灌猪肉糊,一碗头汤面的浇头有天上雁肉丁、海中彤蟹黄、地里乳猪里脊肉,还要鸡汤、虾米、竹笋丝。又谈到其它美味佳,都是食不厌精的一套又一套。我和易晓君越听越觉得饥肠辘辘。好不容易等得他俩走了,四周又归于寂静。想长夜漫漫,两个少年竟如此狼狈。本来,我们可进城到我大姨王占英家,但我知道,大姨已调到王集公社银行工作了,因此,不宜再去她家打扰。易晓君父亲是灌云县某局局长,母亲是小学校长,他是父母的老阁儿子,今天骑了一天车,现在无处吃饭无处睡觉,父母如果知道这样情况,肯定心疼不已。

突然,易晓君开口了,“走,我们去唐三爹家”!听说此话,我也顾不上缘由,不会骑车也应主动推车和易晓君前往。

路上,易晓君边走边告诉我,解放初期直至文革前,他的父母曾在板浦镇工作,唐三爹是他家邻居,相处很好。此时,一弯上弦月在西边天空高高挂起,一颗特别耀眼的星斗伴在月牙儿一侧。美好的夜景还不能减轻我的忧虑:易晓君能不能找到唐三爹家?人家见了我们睬不睬?


板浦大街很有点民国时期城镇风格。我俩沿着宽阔但有些弯曲的中大街前行不久,易晓君带我拐进旁边的一条幽静的小巷。易晓君在一个小门楼前停下脚步,随即轻轻地叩响了院门,随即应声开门的是唐三奶奶,她见到易晓君特高兴,又喊唐三爹“易小三子来了”。闻声而来的唐三爹一手拉住我们一个带我们进入屋内。让我注目的是八仙桌上摆着笔墨纸砚,书香门第的特色扑面而来。两个老人为我们忙得不亦乐乎,又是擀面条,又是炒鸡蛋。饭后,我和易晓君到院子里站站,只见一丛木香花在月色开出了皎白的小花,一股幽幽的清香让我们忘记了疲劳。唐三爹收拾了新被褥让我俩洗漱后休息。我们躺下了,唐三爹又坐在床前和我们聊天。他说,灌云县政府原来在板浦,要是不迁到伊山,他就能天天看到易局长,还说易晓君妈妈陶校长人性特别好,学生都舍不得她走。那时候,我们对灌云历史不清楚,就问唐三爹,他告诉我们,灌云、东海原属海州,海州土豪大户欺负东部百姓,引起乡区百姓不满,板浦敦善书院培育的英才陈百川、江问渔、吴翔甫、邵治田、张伟如向省议会提出分县议案,终得批准,海灌分治,成立灌云县。其时,新浦向东直至墟沟、连云港,南达响水北部及灌南大部都属灌云。

唐三爹很健谈,我们听到这些史实很感兴趣,老人家说,板浦是灌云精英人物辈出的地方,除了为建县立功的以上人员外,板浦汪家三兄弟汪德昭、汪德熙、汪德耀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科技人才,灌云新安镇(现灌南)出了省长惠浴宇也是在板浦读书后参加革命的。他还分析说:灌云文化人才以板浦为代表,板浦和灌云密不可分....。那天夜里,唐三爹讲得精彩,我们听得认真,终于,我们在温馨的气氛中睡着了,那夜觉呀特别香甜!

第二天早饭,唐三奶炒了她家院子里新摘的番谷菜,又买来了板浦特产绿豆凉粉。饭后,唐三爹带我们去修车摊,一查是气嘴芯的小皮管破了,小问题,很快解决。我们又庆幸这个小故障,让我们在板浦享受了美好的夜晚,多年来,我一直都记得这段板浦夜话!

中华民风网特约撰稿人:徐林

转自:www.中华民风网.com



技术支持: zqjq | 管理登录
seo seo